液冷充电系统凭借高效散热等优势,为快速充电提供了有力保障。而其中的液冷剂,作为关键散热介质,其环保性能至关重要。
一、环保意义重大
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,液冷充电系统在广泛应用过程中,液冷剂若不环保,将在生产、使用及废弃处理等环节对生态环境造成诸多负面影响。比如,可能污染土壤和水体,危害动植物生存,甚至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。所以,确保液冷剂环保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、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。
二、具体环保要求细则
臭氧消耗潜能值(ODP):理想的液冷剂ODP应为零。这是因为具有臭氧消耗能力的物质会破坏地球臭氧层,使更多紫外线抵达地球表面,危害生物生存和生态平衡。例如含氯氟烃类物质曾被广泛应用,但因其对臭氧层的严重破坏,已被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等国际公约严格限制使用。所以,液冷剂必须从源头杜绝此类危害,不使用含破坏臭氧层成分的物质。
全球变暖潜能值(GWP):液冷剂的GWP应尽可能低。高GWP值的液冷剂在排放到大气中后,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。相关研究表明,某些传统冷却液因GWP值较高,对气候变化有显著不良影响。因此,研发和选用低GWP值的液冷剂,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、缓解全球变暖趋势的重要举措。一般认为,液冷剂的GWP宜小于8000。
生物降解性: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是优质液冷剂的重要特性。可生物降解的液冷剂在自然环境中,能被微生物分解为无害的小分子物质,降低在环境中的长期残留风险。例如一些以天然酯类为基础的液冷剂,在土壤和水体中可较快被微生物作用分解,有效避免了对生态系统的长期污染。
毒性与生物累积性:液冷剂应无毒或低毒,且无生物累积性。有毒液冷剂一旦泄漏到环境中,会直接毒害周围生物。同时,若具有生物累积性,会在生物体内不断富集,随着食物链传递,浓度逐渐升高,对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。在评估液冷剂对人体安全影响时,需核查其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,查验化学品安全说明书等。
三、常见液冷剂环保性能剖析
矿物型油基冷却液:部分矿物型油基冷却液具有一定环保优势,如无温室效应。但在生物降解性方面表现欠佳,在环境中自然分解缓慢,可能长期残留。
氟化液:某些氟化液虽然在散热等性能上表现出色,但部分含氟物质在光解、水解或热解后会产生危害人体和环境的物质,且部分氟化液GWP值较高,不符合当前严格的环保要求。此外,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(PFAS)被认为对环境或人体具有持久性、生物蓄积性和有毒性,欧盟预计在2026年限制禁用相关产品。
环保型冷却液新方案:一些新型环保冷却液,如采用特定配方的水基冷却液,添加了无毒且具有良好缓蚀、阻垢性能的添加剂,在满足散热需求的同时,具有低毒、可生物降解等环保特性。还有以天然酯类为基础的液冷剂,不仅热传性能优异,而且符合环保法规对低GWP、无PFAS等要求。
液冷剂的环保性能在液冷充电系统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。从生产到废弃的全生命周期内,都需严格把控液冷剂的环保要求,推动其向更环保、更高效的方向发展。这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,还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。